作者|王萌
編輯|卷毛
一夜之間,AI圈被Manus刷屏了。
曾打造Monica ai的華人團隊,推出了全球首款通用Agent——Manus,在GAIA基準測試中Manus遠遠甩開OpenAI。
Manus一經發(fā)布就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出現(xiàn)了“一碼難求”的狀況。更離譜的是,一些“嗅覺敏銳”的人已經開始爭相試圖抓住這一次“風口”,將本來免費的邀請碼炒到離譜高價。
不少人在描述Manus時用上了諸如“顛覆性”“大地震”“革命”等讓人震驚的詞匯,甚至有人表示看到Manus跑起來就好像看到《三體》中的“宇宙閃爍”。
但很快也出現(xiàn)了質疑的聲音,“自嗨”“營銷”“全靠邀請碼”等質問同樣不絕于耳。
那么Manus的實際使用效果究竟如何?AI新榜第一時間拿到邀請碼并進行了實測,通過一些實際生活中的常用場景來試試Manus功力如何。
實測Manus:一位干勁十足的名校實習生
進入官網https://manus.im/并登錄后,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看起來有點熟悉的頁面。
雖然界面和很多問答式AI應用相似,但實際能力卻大有不同。
當你輸入一個簡單的提示詞,它會將問題拆解,通過思考和系統(tǒng)規(guī)劃,分類成不同的任務類型,在自己的虛擬環(huán)境中靈活調用各類工具——編寫并執(zhí)行代碼、智能瀏覽網頁、操作各類網頁應用……
提出制作“午飯吃什么辯論模擬器”需求時,Manus進行了詳細拆分
Manus還提供了兩種模式,高投入模式能夠將任務進行更詳細的任務拆解,但需要更多時間,實測最長可能會超過1個小時,甚至更久。
遇到不明確的需求,Manus會主動提出問題或給出幾個選項供用戶選擇。
Manus還會針對用戶的一些特定偏好重點學習記憶,以便高效完成任務。
在內容生成的過程中,我們還可以實時查看Manus工作的內容或接管,提出一些臨時的要求。
了解Manus基本功能之后,我們來看它在具體案例中的表現(xiàn)。
首先就是文本創(chuàng)作這類比較簡單的任務類型,Manus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將任務拆解,生成符合要求的文本。
案例地址:
https://manus.im/share/yK0fA9OOKRfSzpr5meZKTG?replay=1
信息搜集、行業(yè)分析等也能很快完成。
案例地址:
https://manus.im/share/jhioWW5NCD8AxDsuXQR9ae?replay=1
PPT任務在官方給出的演示中有亮眼表現(xiàn),實際測試中雖然信息質量較好,但排版卻時時刻刻透露出一種獨有的“硅基美感”。
案例地址:
https://manus.im/share/fdY9hbeVbr7hJCj1Z6psue?replay=1
在生成旅行指南的任務中,Manus不僅會給出詳細的出行攻略,還會給出相應圖片,但涉及統(tǒng)計的部分并未標明信息出處,顯然受到了幻覺影響。
案例地址:
https://manus.im/share/k0Vu3HyK1B8zeRO3TYYHEv?replay=1
編程任務中,由于首次提出的需求較為籠統(tǒng),輸出的結果也不盡如人意,但在后續(xù)協(xié)作中得到了很好的修正。
案例地址:
https://manus.im/share/1v4zqCamD96SM6DxVjsay9?replay=1
不只是傳統(tǒng)的文字、編程工作,它還可以生成聲音,但生成的“鳥鳴”更像是來自某種“賽博鳥類”。
案例地址:
https://manus.im/share/Ay7mChUUDaRWyK4DqA1cgt?replay=1
雖然Manus并不能直接生成歌曲,但可以生成非常詳細的風格分析、創(chuàng)作指南。
例如,當我們嘗試讓Manus模仿方大同的風格寫一首懷念方大同的歌曲,它會在詳細分析歌手風格、旋律、結構等內容后生成歌詞及編曲指南。
案例地址:
https://manus.im/share/EynChGT5pIIayn9V7RYZ1a?replay=1
視頻同樣如此,它會給出一份包括分鏡腳本、視覺設計、音樂音效、演員指導、后期制作及預算優(yōu)化等在內的一份詳細文檔。
案例地址:
https://manus.im/share/T332QRBnGWjNWDHDhWi5RY?replay=1
通過測試我們不難看出,無論你需要深入的市場調研、文件處理、旅行規(guī)劃還是小程序編程,Manus都能通過思考和系統(tǒng)規(guī)劃給出結果;在視頻、音樂等無法處理的任務中也會給予非常詳細的指導建議供專業(yè)人士參考。
得益于Manus隨時介入指導的協(xié)作模式,在處理一些復雜任務時,我們還可以采用漸進的方式,一步一步與它共同完成任務。
Manus只是“看上去很美”?
我用Manus生成了一段自我介紹,它是這樣描述自己的:
Manus名稱源自拉丁語“manus”(手),象征著它作為人類在數(shù)字世界中的延伸,體現(xiàn)了“知行合一”(mens et manus)的理念:知識和智慧必須通過身體力行才能對世界產生正向影響。
這正是Manus的核心追求——為人類提供一雙能夠在數(shù)字世界中巧妙操作的手,將想法轉化為實際行動和成果。
拋卻宏觀上的美好愿景,實際使用中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Manus的自主規(guī)劃、任務拆分系統(tǒng)。
正如當DeepSeek將長思維鏈展示在臺前時,很多人會產生“它真的在思考”的主觀感受,Manus給我最大的感受是讓我有一種請了一位干勁十足的名校實習生幫我工作的感覺。
這在傳播方面有著得天獨厚對的優(yōu)勢,或許也是很多人在看到官方實例時感到驚艷的來源。
Manus在分享機制上強調直接從網址進入回答頁面,讓沒用到產品的用戶也能直觀地看到其多任務拆分、執(zhí)行的動態(tài)過程,這對于營造“一碼難求”的盛況功不可沒。
不過,目前Manus還在內測階段,在測試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例如速度比較慢,每個案例都要等上個十幾分鐘,在處理一些較為復雜的任務時還會耗時更久,甚至出現(xiàn)錯誤。
在執(zhí)行一些特定問題時,Manus還會卡在原地,我推測應該是不能完成針對某些網站的瀏覽任務。
當然,更多人吐槽的還是:“用不了!”不僅全面用上還需等待邀請碼,測試階段還有每日最大配額限制。
針對這一情況Manus團隊也發(fā)了文章,表達了對業(yè)界廣泛關注表示感謝。
鳳凰網科技報道,Manus AI合伙人張濤回應了目前存在的問題:目前Manus系統(tǒng)容量有限,團隊將優(yōu)先保障現(xiàn)有用戶體驗,逐步有序地釋放新的邀請名額。
針對網絡上的一些傳聞,他表示:
首先,Manus從未開設任何付費獲取邀請碼的渠道,所有內測資格均為免費發(fā)放;其次,團隊至今未投入任何市場推廣預算,目前的關注度完全來自產品本身的技術創(chuàng)新和用戶口碑。
綜合而言,Manus強在多個模型、多個智能體協(xié)作,執(zhí)行過程更加自動化,比Claude等產品做了更多工具組合應用的創(chuàng)新,可以直接交付結果比如文檔、html、音頻,但是能力邊界仍然依賴現(xiàn)有的模型。
無論如何,Manus在多模型整合調用及UI方面的優(yōu)化,還是為智能工具的實際應用提供了有價值的實踐參考。
而Manus團隊擅長做應用的優(yōu)勢,在此前的Monica上也有很明顯的體現(xiàn)。
團隊創(chuàng)始人肖弘是一位畢業(yè)于華中科技大學的年輕創(chuàng)業(yè)者。在2022年大模型浪潮出現(xiàn)后,他正式創(chuàng)立Monica,專注于通過為海外市場的獨立開發(fā)者做ChatGPT for Google快速完成冷啟動。
此后的Monica.im同樣專注于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應用,早期以瀏覽器插件的形式提供一站式的AI服務,其產品在策略上強調的就是“場景適配”,在YouTube、X等不同功能的網頁中呈現(xiàn)出了不同的交互形態(tài),后來拓展到App、網頁端。
在GPT-4o、Claude 3.5等模型上線的第一時間,Monica就整合多個AI模型,并提供記憶、專業(yè)搜索等實用功能,實現(xiàn)了爆發(fā)式增長。
在Manus上我們可以看到這一思路的延續(xù),即通過多代理架構和場景優(yōu)化設計,來達成從“對話”到“任務執(zhí)行”的目標。
不同的是,Manus在此基礎上更進了一步。
在接受媒體人張小珺采訪時,肖弘表示,產品不能只有聊天機器人一種形態(tài),Agent會是新增的形態(tài)、需要新的產品去承接。
看上去它確實應該就是一個chatbot,這是很符合大家想象的,同時在應用側卻很復雜,和Monica不一樣,光用好不同模型就挺復雜。
這是他在Manus發(fā)布前對該產品的描述。
他還在即刻平臺上分享了一段意味深長的書摘,暗示“高潮”時刻即將來臨。
在Manus這一聲“發(fā)令槍”響之后,2025年,AI Agent會離普通人的生活更近一步,我們將見到更多更好用的通用型Agent。
最后用一段Manus生成的自我介紹文字作為結尾:
Manus打響了2025年AI Agent應用的“發(fā)令槍”——AI不再只是回答我們的問題,而是為我們解決問題,執(zhí)行任務,創(chuàng)造價值,成為人機協(xié)作的新起點。
「AI新榜交流群」進群方式:添加微信“banggebangmei”并備注姓名+職業(yè)/公司+進群,歡迎玩家們來群里交流,一起探索見證AI的進化。
歡迎分享、點贊、在看 一起研究AI